今年9月11日至13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所得税征管工作会议,继续贯彻去年全国所得税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企业所得税“十六字”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管理,积极推进所得税制改革,着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所得税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十六字”要求是“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所谓“核实税基”就是要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注重对税前扣除的监督管理,为切实推进核实税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完善汇缴”就是要以推广应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为契机,分类申报,简化预缴,强化汇算,进一步完善对汇算清缴的管理。“强化评估”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广泛搜集信息,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分类管理” 就是要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地域、行业特点、信用等级等因素,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实施分类管理。在“十六字”要求中,核实税基,完善汇缴,是年末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核心;强化评估,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税务监管。
国家加强了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企业也应当加强对所得税的管理。时间已进入第四季度,如果,企业按照常规在年末编制会计决算报表,进行纳税申报,就没有办法对当年不恰当的账务处理加以调整,没有时间对全年的纳税情况进行自查,更没有机会对预算完成的欠缺加以补救。在这种情况下,和大家探讨,试决算技巧在年度纳税申报中的应用。
试决算是企业在会计年度结束前的1-2个月,为全面检查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采用会计决算的程序、方法、报表格式而作的一次阶段性会计决算,借以预测全年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自查纳税情况,并加强后期控制,使企业全年的经营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一、试决算的目的:
1、根据年度预算指标检查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利润等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年末前有限的时间,采取措施,确保企业年度预算的全面完成。
2、利用各项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现金流量等,并与预算指标比较,找出差距,采取必要措施,力争使全年各项财务指标更加完美。现在,会计报表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使用,现金流量表不但编制技巧要求高,而且,由于该表与银行对帐单紧密相连,当年末发现现金流量对税利的保证程度较差时已经无法调整。采用试决算方法,就可以提前测算,提前采取补救措施,保证财务指标的完美。
3、结合预算完成测算、检查各项纳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决算前的纳税自查,看有无漏缴、误缴税款的情况,分析、预测年末前有无纳税筹划的可能性,力争在不违反税法的情况下,规避纳税风险,使企业全年综合税负最小。
4、搞好资产盘点,为年末申报资产损失准备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13号令)对财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不但有严格的条件,而且,要求提供充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13号令还规定,“企业发生的各项需审批的财产损失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15日内集中一次报税务机关审批”。证据要求之复杂,申报时间要求之短促,企业年末财产盘点必须提早进行。
5、分析本年度预算指标预计完成情况,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充足的依据。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的企业一般都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编制的时间往往是在每年年初进行,到3、4月份才能编制完成,下达到基层预算执行单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时间概念上这已经不是全面预算管理。我们所倡导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年度开始前下达到基层预算执行单位,次年预算应在年末之前编制完成,试决算的资料恰好为编制次年预算提供了依据。
二、试决算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1、与开户银行进行帐务核对,是否笔笔对应、金额相符。
2、对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对,对交易事项已结束的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结余款应及时收回企业基本帐户。
3、盘点库存现金,检查帐款是否相等,有无白条抵库。
4、清查企业的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确实存在,与对方单位的债权、债务金额是否核对一致。有无企业股东长期占用企业资金的情况。
5、对应收款项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进行评价,并结合帐龄分析,分析结算风险,对账龄超过三年、确已收回无望、符合坏帐核销标准的应收款项,及早准备核销必备资料,按程序申报核销。
对帐龄超过三年的应付款项,积极与债权人联系,如果确实无法支付,应作为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款项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6、盘点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等各项存货是否帐实一致,对盘亏、盘盈、报废、积压过期的存货按规定程序申报作损失处理。
7、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已经减值,投资收益的计量和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8、对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申报处理。
9、对工程物资进行盘点核实,检查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帐面记录是否一致,库存工程物资帐实是否相符,有无盘亏、变质、损失等情况,对需要报损的工程物资准备必要的资料,准备申报。
10、请技术人员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已减值和已无使用价值的无形资产作出书面鉴定,为无形资产提取减值准备、做报废损失准备必要的资料。
11、与贷款银行核对借款余额并复核银行计息清单的正确性,检查有无多计、漏计的利息。
12、核对应付债券,检查余额是否正确,已付或应付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漏计的应付利息。
13、检查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情况,对当年漏计折旧、漏计摊销的予以补提补计。
三、试决算的方法
1、在试决算日(一般选在10月末或11月末)根据会计帐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2、预计试决算日至年末各项财务指标增减变化情况,各项损益指标完成情况,测算纳税指标完成情况,现金流入流出的可能性,编制试决算日至年末的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3、根据1、2两项诸指标,编制全年预计资产负债表、全年预计利润表、全年预计现金流量表和全年预计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4、与年度预算指标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探讨在年末前全面完成预算指标的可能性。
5、分析年度纳税筹划方案预计完成情况,研究制订年末前进行纳税筹划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6、对试决算前不符合会计制度和税法的业务进行调帐处理。有一点要注意,试决算时只作表不结帐(不要结月计累计),把需要进行调帐处理的业务解决在试决算的当月。
7、提出强有力的措施,对试决算到年末前的生产经营业务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预算指标和纳税筹划指标的全面完成。
试决算的方法实质上是预算管理中“过程控制”在纳税筹划中的具体应用,只是试决算涵盖的范围比较大,是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年终前的最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