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税

郭洪荣:按流程筹划容易成功.


  2005年5月份,笔者与某省的事务所进行合作,筹划了一个项目。其背景情况是:甲、乙双方合作建房,乙方将原有出资4000万元转让给丙方,并收取利息200万元。该县税务局稽查后认定应就4200万元全额缴纳营业税,企业不同意如此纳税,托人多方协调后,税务部门仍然维持原来处理意见。该企业委托当地一家税务师事务所和笔者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通过审核企业的业务,应用最新的政策,最终使企业按200万元的利息收入纳税11万元,为企业节约了200多万元的税款,筹划获得了成功。下面我从这个案例过程的几个关键点,给大家作个分析。

  一、识别筹划业务,把握筹划机会

  税收筹划的机会要把握好,首先要能识别税收筹划业务,否则把筹划业务作为其他咨询代理业务来处理,不仅保证不了服务质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上面这个案例是税收筹划业务,而不是一般的咨询业务。因为纳税人没有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也没有发现税务机关征税上存在的问题。税务机关对业务定性准确,但实际计算税额不符合有关规定。按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根据这项规定,该企业转让不动产的营业额不是4200万元,而是200万元的利息收入;企业和有关方面经过几轮的上下反复,已经把案子搞得复杂化了,使“小病”变成“大病”。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我们按筹划的要求进行工作。
  识别税收筹划从实务角度来讲,关键是四点:
  一是组合性。业务项目涉及的关系多、运用的知识多、参加的人员多和可选的方案多,承办人提供的服务是组合式的智能产品。
  二是可行性。筹划方案最终纳税人要接受,税务机关要认可,承办人有能力操作。
  三是实效性。税收筹划的最终结果,要为委托人将来或现在增加现金净流量,而不是简单的降低税收成本,节约一点点税额。
  四是操作性。对于承办人来讲,既要咨询又要代理,是多种方式的捆绑服务,工作环节多,环环相扣不能脱节。

  二、按流程运作,用好筹划技巧

  进行税收筹划操作,必须精通税收法规政策,熟悉税务机关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思路;了解与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运作特征;善于收集整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证据、观点、方法和结论,换句话说,就是要能提出几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对征纳双方的人文背景、理念有客观的估价,并能有效协调双方关系,影响事态的发展,控制住筹划的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税收筹划要注意按业务流程办事,抓好业务承揽、项目诊断、方案设计、论证选择、税务机关确认和报送审批等环节,既要重视准确适用税法,更应注意按程序办事。

  三、研究税收筹划,创造筹划产品

  上述业务出现失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事先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业务的筹划模式,建立相应业务的工具箱,没有制造出相应的税收筹划产品。机会来了,我们却没有能力作出迅速反应,打了一个被动仗。如果我们事先有一套模式,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败笔。
  当前,税收筹划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企业生命周期主要阶段、主要税种、财务会计事项和税务综合事项的筹划,以及特定需要报送有关机构审批事项的筹划。税收筹划产品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各事务所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扬长避短,创造比较优势,选择好有能力承办的目标项目。税收筹划产品开发的方向,就是替企业干好那些他们想干干不了,应干不愿干的事情,为他们提供可行、可操作、有实效的智能产品。

  四、培养筹划人才,整合筹划资源

  上述业务失误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税收筹划人力资源的储备。整合税收筹划的人力资源,关键是培养两种人:一是技术专家或叫技术创新者,这部分人是公司的第一类人力资本,是公司的技术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支柱;二是市场管理专家,这部分人是公司的第二类人力资本,是公司的市场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二支柱。
  大家知道,税收筹划对人的知识层次要求比较高,能胜任税收筹划的人,是知识、技术、理念、思维和人文背景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能力的复合型。实践告诉我们,要培养、留住人力资本,在用人理念上就不要过分地强调执业资格的重要,更不能让他们变成出资人的摇钱树,必须考虑人力资本收益所得,这是很多中介机构应该重视的问题。 


阅读次数:3182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